湛江首条自发不再分配村民宅基地试水“分谷不分田”
2015-02-12 16:20:09   来源:   评论:0 点击:

湛江首条自发不再分配村民宅基地,建高层公寓向村民分配“福利房”的村庄——吴川市黄坡镇大枚陈村(详见本报2014年12月9日A01版《吴川市黄坡镇大枚陈村建高层省耕地》)又传来新鲜事,从今年开始,全村“分谷不分田”——该村近2000亩水田的连片水稻统一种植、收割,村民按责任田面积比例分领稻谷。

  全村水稻统种统收

  近日,该村村干部向记者证实了此事,同时表示,这只是该村现代化建设试验的其中一环。按计划,该村以申报组建水稻生产合作社的形式,统筹连片稻田生产,前期生产费用由乡贤垫支,通过集中使用粮食补贴来支付部分成本,并在收成中扣除部分成本。如果试验成功,将把大量劳动力从传统耕作模式中解放出来。

  据悉,该村去年收获晚造水稻时,已成功尝试统一收割、脱壳,村民按责任田面积领到白花花的大米。今年即将进行的春耕,将打破传统田埂的束缚,全村连片稻田采用大面积的、机械统一耕作的现代种植模式。

  乡贤推动的试验

  从不分宅基地分“福利房”到试水“分谷不分田”,其过程不乏开明村干部的实干及村民的支持,更离不开乡贤的资金支持及思路启发。

  2月1日晚,从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获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消息后,吴川市黄坡镇大枚陈村的商人刘亚保长舒了一口气。这意味着,大枚陈村一系列改良试验所面临的各种瓶颈,在更有力的改革政策支持下,有望突破。

  几天前,刘亚保还在与村干部筹划大枚陈村现代化建设的细节,讨论如何申报组建当地首个水稻种植合作社,由“各耕其田”的传统粮食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化耕作,形成“分谷不分田”的生产分配一体化模式。

  在大枚陈村村民眼里,既不是村官又不是国家干部的刘亚保,思路够超前,出手够“土豪”。在刘亚保的倡议和出资支持下,大枚陈村成为粤西第一条停止分发村民宅基地,改为分配“福利房”的农耕村庄。去年,规划中的5幢23层电梯农民公寓大楼已开工,村民无须认购宅基地,只须按低于造价的标准集资,便可取得比城里商住小区还漂亮的两梯三房“豪宅”。垫资兴建农民公寓的刘亚保还捐资两百万元作为该村的集体物业管理发展基金,用该基金所衍生的红息维持物管,以达到农民公寓永免物管费的预期目标,对部分村民还提供担保房贷。

  乡村欲与城比高

  现任东莞市吴川商会执行会长的刘亚保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潜意识里有着一股“要让村民生活向城里人看齐”的信念,“城里楼盘叫豪庭,我们大枚陈村的农民公寓就叫梅江豪宅!”。后来,当地党政人士告诉他,这与现在大力倡导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谋而合。

  位于鉴江下游冲积平原的大枚陈村,人口有2000多人,周边肥沃的粮田一望无垠,是吴川市最大的连片粮产区及最大的标准化农田区。从明清以来,这片粤西罕见的水乡佃耕缴留,供读积商,民风淳朴。粮食自给有余,向来是大枚陈村的自豪。改革开放后,尽管该村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荣膺广东省首批机械化耕种村称号,粮产水平名列粤西前列,但外出经商务工的村民,收入增长更快,在这条传统农业村庄,农业生产反倒成了“副业”。

  所幸的是,祖辈传承下来“从不打(买)米”的荣耀,根深蒂固。每到收获时节,大枚陈村的硬底化村道上,村民的数十辆汽车驶过时碾压铺晒的稻谷,嘎吱作响。即便在东莞已拥有多家酒店的刘亚保,所分配的责任田里依旧秋收冬藏。全村粮田,无一荒弃。

  乡村现代化破局

  尽管如此,村民对农务的关心度依然不高。该村村民小组长刘日权称,早在10年前,村干部就一直为如何把祖宗田传承下去忧心不已。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村民发现,已有一些村庄占田建房。为此,5年前,村民小组经过和村民充分沟通后,达成共识——村里今后不再分宅基地,探索建农民公寓解决村民居住问题。随后,在得到刘亚保的资金支持下,该村耗时4年,请来中科院下属的专业机构,完成整体规划;耐心依法厘清村庄“四致”后,由易到难,从修路美村开始,到建设农民公寓,再谋划公共服务,最终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型问题:

  ——早在几年前,在外出乡贤捐资支持下,修路美村工程很快完成,硬底化乡道与机耕路贯通全村,路树、路灯、绿地、公厕、市场、文化楼也配套完毕;

  ——高层农民公寓已动工建设,首幢农民公寓今年可完工入伙;

  ——设立村集体物业管理发展基金,探讨以此基金衍生红息的方式,获取可持续的公共设施维护费用;

  ——以集约化为突破口,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谋求农产品结构调整,让农田发挥更大的效益……

  “我们村建设的一系列创新,既是现实的倒逼,又加入了主动的谋划。”刘日权表示,如作出不再分配宅基地的决定,煞费苦心。毕竟,分配责任田与宅基地,是村民的基本权利。但现实是,大枚陈村可供分配的传统宅基地,已不敷所需,建高层公寓是唯一的选择。

  为大枚陈村现代化试验提供了大笔资金支持的刘亚保称,之前所支持的创新建村措施,称为改良更合适,因为许多关键的“瓶颈”,需要政策层面的突破,方可称改革。比如,农村宅基地现在只有分配的政策规定,没有回收的政策规定,“这肯定不可持续——即便土地再充裕的村庄,也架不住原有的‘只分不回收’宅基地的做法,短则数十年,长则百来年,乡村将无可供分配的新宅基地,即便建再多的高层农民公寓,也无济于事”。

  又如,建设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只需一次性的筹资,维护费用却是持久的。城里有税收,可在财政中列支,拥有稳定集体收入的乡村少之又少,如何承担?大枚陈村虽然用设立集体物业管理基金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这一模式可复制性不大。

  一条村庄的活力,不仅在于自然环境,还在于村民的思想活跃度。刘亚保表示,他倾力支持家乡的现代化试验,可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希望能为乡村现代化破局有所裨益。

  相关报道

  大枚陈模式引起各界关注

  去年底,就在大枚陈村农民公寓开工的消息传出来后,当地一位领导闻讯致电刘亚保,肯定了他的思路与做法。公寓开工当天,附近村庄均自发派人前来观摩,连远在珠三角的村庄,从本报报道中获悉这一创新之举后,也希望通过本报能联系该村“取经”。

  对大枚陈村试水“分谷不分田”的现代化试验“第二炮”,吴川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张亚福赞赏不已,“农业集约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除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外,还有利于新技术的采用——比如除虫,任何新技术都需要同时进行,原先的细碎化种植难以同时除虫。”对大枚陈村敢想敢做的气魄,张亚福表示,建高层农民公寓省耕地,试水“分谷不分田”,大枚陈村为当地树立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标杆。他透露,省已把大枚陈村列为2015年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林小军 吴建韬 王裕

相关热词搜索:湛江 宅基地 村民

上一篇:创羽羽绒携手塘尾街道党工委,开展“送温暖 献爱心”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