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 经商湖海竞风流 ——记吴川昆明商会名誉会长、恒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陈登
2014-01-28 10:32:50   来源:   评论:0 点击:

\
 
       在黄坡中学上高中的时候,我就听说黄坡有位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叫陈登。后来在诗坛上我又认识了一位有才气的诗人也叫陈登。在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我奉命前往祖国边陲重地云南省文山州采访。在异乡的红土地上,我惊奇地发现,诗人陈登,企业家陈登是同一个人。
        陈登是一位企业家、诗人、慈善家,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他老父逢人便说这小子日后必成大器
        一九五四年一月,陈登出生于鉴江河畔的吴川市黄坡镇山嘴村。他出生刚满六个月,预先没有任何征兆,一场“干风”在一夜间,将这不足百人的小村及周边的村庄夷为了平地。当时人们称之为“刮干风”,在黑夜里,父亲抱着陈登从废墟中爬出,躲过了这场百年一遇的劫难。提起这场劫难,村里六十岁以上的人至今仍有十分清晰的记忆。陈登老父说在襁褓中的他没有哭,也没有笑,一双明亮的小眼不停地看着身边的人们,看着这陌生的世界,尽管他还不懂得这个世界有着数不尽的辛酸与无奈。看着经受了风雨考验的儿子,陈登的父亲逢人便说,这小子日后必成大器。
        可是,陈登生不逢时,他才十二岁,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来了,他成了被后来中国历史学家称之为的“被历史遗弃的一代”。尽管文化大革命的狼奶喂昏了一代人,但陈登始终相信,知识传承文明,知识改变命运。他有七兄妹,他排行第二,家里的房子少,仅有的床铺让给了兄弟姐妹。他住在叔父的家里,他叔父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家里没有隔夜的钱粮,但有很多陈登没有看过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诗韵启蒙》、《唐诗宋词》、《水浒传》等。有些书他还看不懂,但对知识的渴求和好奇,使他很快沉迷在书堆里,沉迷在知识的海洋中。白天在田地里干活,晚上伏在豆大的油灯下,如痴似醉地读书。孤独的时候,他喜欢在稻花飘香的田野上漫步,在溶溶的月光下,构筑童年的梦想。或许诗人特有的浪漫与生俱来,他喜欢田野上幽幽的月色,喜欢宁静的星空和那悦耳动人的蛙声,以至步入了中年,如今他依然挥不去那一份童年的记忆。
        一九七三年,陈登初中毕业,中农出身的他与上高中无缘,他想去当兵,也是报国无门。那是一段荒唐的岁月,是一段尘封了的记忆。再大的抱负,只能是无奈,再大的决心,也只能是压抑。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陈登被村干部看中当上了夜校教员。那时农村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文盲占农村人半数以上。为了扫除文盲,村村办夜校。陈登在田里辛苦了一天,晚上又要在煤油灯下,教社员们一笔一画习字,教社员们念《毛主席语录》,背《老三篇》。社会是一所大学,陈登在向社员们灌输知识的同时,也让知识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俗话说,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农村毕竟是个小天地,满足不了这将成大器的农村少年。一九七六年,凭着自己的学识,他被聘到吴川县黄坡公社第七建筑工程公司当工人。从乡村到城镇,从农民到工人,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转变。但自走上新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他感觉到仅有的知识,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满足不了在建筑事业上的发展。他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要在建筑行业上有长足的长进,必须系统掌握建筑理论和建筑技术。一九七七年,他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到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进修工民建理论,学成后,他又回到原单位。知识开阔视野,知识丰富人生。从省城回来,他对人生和事业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不再满足现状,不再满足当时乡下人十分仰慕吃皇粮的日子,在茫茫的商海中,他要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一九七八年,他要告别吴川县黄坡公社第七建筑工程公司前往云南创业,许多好心人都劝他慎重考虑自己的前途,但去意已决的陈登只是笑而不答。有人问他为什么把人生事业的基点放在云南,他说小时候听外婆说过一句话:人生不怕穷,就怕云南路不通。或许是受了外婆的影响,或许命中注定他要与红土地结下不解之缘,他把青春的年华交给了云南。
        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亚洲的巨龙还没有完全觉醒,割资本主义尾巴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阶级斗争还掩盖着人性的光辉,通向云南的路依然是一条遥远的路。那时人们到圩镇上买盐买油也要生产大队出具证明,前往云南务工经商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陈登知道要在黄坡公社开证明前往云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他是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拐了一个弯,托人在塘缀公社开了一张在当时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去云南的证明,但对这张护身符陈登仍然不放心,他没有去湛江坐车,怕弄不好会在半路上被抓回来挂牌游街。他在塘缀找到了一辆去云南运煤的卡车,预先准备了十几个馒头,穿着一对破旧的解放鞋,绑着当时十分时髦的军用水壶,带上平常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一百六十块钱,踏上了往云南的征途,踏上在异乡创业的漫漫的人生路。饿了,咬一口馒头,渴了,喝一口带来的凉开水。颠簸了三天三夜,他终于来到了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红河素有“滇南商埠”之称,但刚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这个边陲小镇同样有着许多让人感到迷惘和不解。走在那冷冷清清的街市上,他真的不知往后的路该怎么走,他开始后悔了,后悔自己不应该来云南,后悔自己不应该放弃过吃皇粮的日子。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后悔只能是后悔,要成功就得面对现实。陈登在河口住了下来,为了糊口,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小工,在烧灰场里帮人烧石灰,砸石头,后来又转到一个建筑工地,在那里搅浆兼值夜。生活的坎坷动摇不了他坚强的意志,没有改变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自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白天他在工地上流汗,晚上努力钻研建筑技术,他坚信亚洲的巨龙始终会觉醒,伟大的新中国一定会强盛,建筑业很快会兴旺起来。不久他离开河口到了平远街寻找新的商机,期间虽然找到了建设两间石头屋的小工程,但小打小闹赚来的钱只能满足糊口。
        一九七八年,他到了文山州,当时去文山的初衷是想探一下行情,但当他打听到马关县健康农场正在筹建职工宿舍时,他把目光锁定了文山。或许是缘分,或许是命中注定他要与文山联系在一起,凭着自己的建筑技术,凭三寸不烂之舌,陈登从众多竞争者中胜出,取得了健康农场两栋宿舍的施工权,这是他闯西南承揽的第一项建筑工程。但是工地在一个山坡上,前不挨圩后不近店,没水没电,没有三通一平,连购买必需的生活用品也都十分困难,加上缺乏必要的建筑施工机械,请来的工人又缺乏基本的建筑技术。巨大的困难,在考验着他的意志。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陈登理解这句先贤的格言的含义,他自信凭着自己的吃苦和耐劳精神,一定能走出一条前人未走过的路。经过多日的奔波,陈登承揽的工程动工了,但挖地基时,地下全是石头,没有爆破作业,只能靠人工砸。云贵高原上的阳光特别猛,日照时间又长,当时已经三个多月没下雨了,空气十分干燥,工人经常被晒得嘴巴干裂,鼻孔出血,当年工地上艰苦的程度,在此我们可以略见一斑。一天陈登外出联系工作回到工地,发现工地上空荡荡,他很快预感到工地出了问题,找到留下来的远房堂叔,最后证实了自己的推测,他带来的十个人九个不辞而别了。困难并没有吓倒陈登,他横下一条心,决定立即在当地招收劳务工,招工的牌子才打出几天,工地涌来了大批应聘的工人,于是陈登重整旗鼓,沿着原来的计划和决心,在这一片穷山荒土上,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
        为把已经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保质保量完工,陈登对工地上每一个施工环节都事无巨细,处处把关。白天他与工人一起解决施工难题,一起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顶烈日冒风雨,一身泥巴一身汗。有困难地方就有陈登,有吃不了的苦,就会有陈登出现。扛水泥,砌石砖,样样身体力行,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晚上,辛苦了一天的工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他却伏案绘制施工图纸,制作施工方案。几个月的汗水终于没有白流,工程如期完工。尽管工程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象小学生第一次向老师交出自己满意的答卷一样,陈登感到无比欢欣和振奋。
        一九七九年初春的一天,漫天隆隆的炮声,把陈登从梦中轰醒。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已经醒来的亚洲巨龙,发起了教训越南侵略者的战争。国难当头,陈登深深懂得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他记得诗人陈毅说的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同是诗人,陈登知道这独轮车的意义。他曾对人说,只要给他一支枪,在战场上他同样可以保卫自己的祖国。但他不是军人,在疆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是军人的天职。为了支援前线,他组织人手赶制上千副救护伤员用的夹板,送上战争的前沿阵地。战争结束后,接受夹板的某团团长亲自前来答谢陈登。象老战友重逢,他们没有太多的言语,也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因为他们共同的愿望,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都是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
        为了医治战争的创伤,党和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建设边区,这对陈登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一九七九年底,陈登在马关县城承包马关县武装部办公楼的工程。当时健康农场的职工宿舍还在收尾阶段,他要同时管理两个工地。没有私车,他只能坐公交车在两个工地来回跑,那时的文山交通还十分落后,从农场到县城,先要搭车到八寨,再坐班车到马关县武装部办公楼工地,在路上要折腾两三个小时。忙完一天活儿,他又得匆匆赶回健康农场工地,部署新的工作。由于有了第一次积累的经验,他出色地完成了马关县武装部办公楼施工任务。
        两战告捷,陈登在文山这块红土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一九八三年,陈登在马关县城又先后承接多个工程项目,他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文山,赢得了文山人民的信任。此时,陈登的施工队伍已经发展到100多人,并形成了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建筑施工队伍。七个年头的风风雨雨,七个年头的奋力打拼,文山人没有忘记陈登,党组织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向自己大门走过来的人。这一年,陈登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他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从乡野小子到成功商人,从放牛娃到一个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此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他感谢党对他的栽培,更感谢文山人民对他的支持和关爱。
        然而,在从商的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建筑队伍异军突起,那些大大小小的建筑队伍,时刻威胁着陈登这100多人的游击队。市场的巨大压力,陈登不得不作重新的选择。一九八六年,陈登挂靠当地一家国家二级施工企业,成立文山州建筑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就这样,陈登有了符合建筑市场标准的资质,实现了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转变。一九八九年,他又挂靠文山州设计院,实现了设计、施工的一体化结合。经过一系列改革,文山州建筑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在文山的建筑行业上面目一新,他们承揽的工程项目一个接一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九九三年,工程处已经拥有固定资产560万元,职工队伍发展到260人,拥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拖工技术员等枝术、管理人员69人。水涨船高,陈登又不失时机注资138万元,成立广东吴川第七建筑工程公司文山分公司。景由心造,事在人为,十五年奋力打拼,十五年风雨兼程。陈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游击队到正规军,他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从此,在文山建筑市场上活跃着一支正规的建筑大军,活跃着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建筑队伍。
 
 
壮志恒心冲险浪 飞腾跨越万重关
        一九九六年,文山州的城市建设迅猛发展,陈登又紧紧把握好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正规军的优势,先后将中国人民银行文山州分行办公大楼、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文山州分公司办公楼、解放军第六十七医院大礼堂、文山州民族文化中心、直属文山州政府的九龙宾馆、文山州公安大楼、聚兴大厦、文山州中级人民法院等一批建设工程项目尽收囊中。一九九八年,广东省吴川第七建筑工程公司文山分公司完成工程量6,000多万元,向当地政府交纳税金200多万元,全部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0%。经当地的党组织批准,广东省吴川第七建筑工程公司文山分公司成立了党支部,支部有党员21人,预备党员5人。党组织的建立,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为此,广东吴川第七建筑工程公司文山分公司被文山州政府多次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二零零一年又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光荣称号。
        面对骄人的成绩,陈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他意识到单一的经济,单一的经营方式,时常有弱肉被强食的危险,只有多元化的生产和经营,才能保持自己的企业长立于不败之地。于是,陈登紧紧地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先后吞并了云南汽车车轮厂、文山龙欢酒厂等。实现了以房地产业为依托,横向发展房地产、建筑设计及施工、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物业管理、物流等不同产业的多元化生产和经营。
       “劲奋边陲三十秋,艰辛岁月注心头。济困扶贫兴国运,经商湖海竞风流。”,面对商海的急流巨浪,诗人陈登以诗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以诗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二零零二年十二月,经过三十年精心打造的恒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终于在异乡的红土地上,展现了他迷人的风采。资源整合后的恒丰集团,拥有资产1,200万元, 流动资金1.5亿元,成了当地举足轻重的创税企业。二零零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恒丰集团开始重拳出击,斥资1.8亿元,投资规划面积44.56公顷的恒丰商贸城。如今投资1亿多元的恒丰商贸城首期工程已经完工,宽敞的恒丰大桥横跨盘龙河两岸,一幢幢高楼从改建的老河道上拔地而起,笔直宽阔的环城南路,恒丰路交错贯穿。恒丰集团这浓墨一笔,又为美丽的文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零零五年五月,恒丰集团公司又出资400万元收购文山永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使公司汇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93人,占员工总数的30%以上。二零零七年六月,公司被列为“五·五”普法及依法治理试点单位。二零零七年八月经上级工会批准,公司成立了工会,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私营企业的工会组织。二零零八年,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突然袭来,沿海各地不少大中小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百企雄争汇文山,金融风暴岂惧难。壮志恒心冲险浪,飞腾跨越万重关。”,陈登以诗言志,用诗的语言告诉人们,恒丰在接受挑战的同时,已经壮大了自己。
        陈登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大儿子陈猛在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文山辅助自己的父亲,二儿子陈麒留学英国攻读博士学位。“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本床诗。”,陈登是个出色的商人,也是个出色的诗人,他在商海中成就了事业,成就了家庭,也成就了诗。他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古典文学,研究诗词歌赋,每有灵感,他会诗兴大发。他用诗的语言描绘了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对生活的热爱。三十多年来,他填写了500多首诗词,散见在全国各地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上。每年正月初七是陈登家乡黄坡的迎春诗会,一年到头难见陈登一面的家乡人,会聆听他放声豪吟。作为商人,陈登为社会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作为诗人,他也为社会贡献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陈登是吴川人,也是文山人。他富了没有忘记生他的故土,也没有忘记养育他走向人生辉煌的第二故乡。二零零三年,陈登、陈峰、陈炎三兄弟捐资100多万元,修建吴川市黄坡镇调戈村至大院村约10公里的硬底化公路,使沿途10万以上群众受益。二零零六年,陈登给父亲90万元,让父亲当项目经理,为家乡安装自来水,解决了家乡饮水困难的难题。《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分别在显要位置以《80岁老人当上项目经理》为题报道了陈登父子的善举,轰动了粤东和粤西地区。陈登还热心捐资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自一九九四年至今,陈登共向吴川市敬老院捐资50多万元,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医疗问题,让吴川的老人感受到生活在这大家庭的温暖。多年以来,           陈登先后为文山州和家乡吴川修路建桥、扶贫济困、资助贫困学生、捐办希望学校、慰问孤寡老人、拥军拥属、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捐资捐物达800多万元,他先后被国家民政部、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云南省政府授予“爱心献功臣”先进个人称号,多次受到云南省、州、县的表彰。每年重阳节,陈登都要回到家乡吴川看望和慰问孤寡老人,为敬老院带去一位游子的问候。为此,陈登被民政部、云南省民政厅授予“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和“爱心献功臣”先进个人。云南省有关部门授予他“优秀乡镇企业家”、“捐资助学先进个人”、“文山县荣誉市民”、“云岭十大孝星”等光荣称号,云南省教育厅还授予他“捐资助学,功在千秋”的荣誉证书。文山县委、县人民政府为陈登颁发“文山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殊贡献奖”, 二零零六年,陈登被文山州评为“文山州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二零零七年,陈登又被云南省政府评为云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陈登是文山州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第九、十届政协常委。他还担任文山州及文山县工商联副会长、文山州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云南省广东商会常务副会长。陈登还是云南省文山州党校的客座教授,谁能知道,这个在商场上纵横驰骋的铁骨铮铮的汉子,在三尺教案上,又是一个标准的教书先生,他渊博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讲解,常令教室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三十三年汗水和心血,铸造了恒丰,见证了文山人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三十三年青春无悔,诠释了一位诗人,一位共产党人对红土地的热爱,诠释了吴川儿女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我们深信,有文山州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怀,有文山人民及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和关爱,文山和他们创造的恒丰明天会更好,因为盘龙河永远是奔流不息的,因为历史的长河永远是奔流不息的。

相关热词搜索:经商 湖海

上一篇:黎春盛
下一篇:李日荣 江山代有人才出 ——记吴川湛江商会会长、广东荣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日荣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